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龙泉:AI赋能金融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AIinAll

10月27日至30日,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。本届论坛主题为“创新、变革、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”。10月29日,“安全开发应用人工智能 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”论坛成功举办。平安集团党委委员、平安产险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兼CEO龙泉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。
深入推进AI in All 核心场景AI覆盖率达100%
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度重塑全球科技革命的方向、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,对金融保险业亦影响深远。龙泉以“人工智能重塑保险价值链”为主题分享了平安产险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。他表示,平安产险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3.0阶段。公司在营销、服务、运营、管理、经营5大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和广度大幅提升,核心场景AI覆盖率达100%,并取得显著成效。
平安产险数字化转型战略分为线上化、数据化、智能化三个阶段,并于2021年迈入3.0智能化阶段。龙泉指出,近年来,随着国产大模型技术的突破,在平安集团AI战略指引下,公司深入推进AI in All,围绕人工智能应用四大核心要素,重塑保险业务价值链。
在场景上,平安产险聚焦智能营销、智能服务、智能运营、智能管理、智能经营落地超1000个子业务场景;在算法上,平安产险有超过350名算法工程师,并构建了灵活的AI架构,实现敏捷响应,可支持1周内快速接入新的大模型;在算力上,经过持续投入,公司已构建了千卡规模的算力集群,有效支持AI应用落地;在数据上,通过知识工程,平安产险将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沉淀为高质量知识,目前已积累PB级规模的数据集)保险行业垂域知识。
龙泉表示,平安产险高度重视AI安全治理问题。平安产险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监管司的指导下,构建了AI安全治理体系,包括应用安全、数据安全、模型算法安全和合规运营等,确保人工智能应用“安全、可靠、可控”。
AI赋能金融新质生产力 重塑保险价值链
保险公司如何运用AI技术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,赋能高质量发展?龙泉围绕核心业务场景分别举例分享,详细展现了AI赋能体验优化、提质增效、风险防范等积极成效。
在智能服务领域,平安产险应用AI、物联网等新技术自主研发了鹰眼系统。该平台聚合100多个风险模型,如水灾黑点、城市内涝、巨灾损失评估等,构建起了数字化风险减量服务能力。今年,平安产险还发布了鹰眼系统海外版,为多个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提供风险评估、灾害预警等服务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鹰眼系统智能预警灾害162万场,发出预警信息470亿次,覆盖客户1.3亿人次。其中,以应对9月超强台风“桦加沙”为例,依托鹰眼系统,在灾前,平安产险提前4天精准预判台风登陆时间和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,推送预警信息覆盖3950万人次;并通过风险地图精准筛选出1112个高风险标的客户,有针对性的发放应急物资5570套;在灾后,公司精准调度1400名理赔专家和230名现场救灾人员,实现小额案件最快10分钟赔付,巨灾24小时内赔付超过1800万元。
在智能运营领域,以承保出单环节为例,平安产险应用AI技术搭建了智能出单机器人,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出单。目前平安产险90%的新车保单作业由机器人自动完成,平均耗时从6分钟下降到1.2分钟,大幅降低了客户等待时长。
在智能管理领域,聚焦理赔风控场景,平安产险应用图像推理、车机风控大模型等AI技术,构建“事前预警、事中调度、事后审计”的数字风控体系,大幅提升了反欺诈精准度和效率,2024年反欺诈拦截金额累计达119亿元。
在智能经营领域,平安产险应用AI等技术实现了农险精准承保、精准理赔,并贯穿“保前-保中-保后”全链条。在保前,通过数字地图和遥感识别技术,解决“地在哪、谁在种、种什么”的问题,实现精准承保;在保中,通过农作物长势监测、气象灾害预警等AI能力,实现风险减量、以防代赔;在理赔阶段,通过建立区间估损大模型,支持地块级估损,理赔款可以到农户、到地块,实现精准理赔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





